欢迎来到XXX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
访问量:
秦岭生物学野外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团队

该团队由“国家级秦岭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基地”项目负责人李金钢教授负责,成员主要包括任毅、于晓平、朱志红等教授,该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。团队现有专职实验教师、技术服务实验师、工程师与实验管理人员32人。

李金钢教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,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,陕西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,陕西省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。《灾害学》编委。承担本科生《动物学》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工作。从事动物行为生态学、行为神经生物学研究和啮齿动物控制研究。多年来,对甘肃鼢鼠的种群生态、行为学和神经生物学等方面做了研究。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;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;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、国家“七五”、“八五”科技攻关项目3项。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。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,参编出版专著5部。

任毅教授,承担本科生《植物学》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工作。长期从事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教学和研究工作,在毛茛目植物花形态、发育与适应性进化,基部被子植物管状分子进化,大熊猫主食竹等方面有较强的研究基础;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、参加重点项目1项、973项目专题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及横向项目20余项;在PNAS、Annals of Botany等国内外植物学主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。现为国家林业局“大熊猫保护管理咨询专家委员会”委员、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副主编、植物学报编委。

于晓平教授,中国鸟类学会理事,陕西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,中国野生动物及产品经营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。承担本科生《动物学》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工作。主要从事鸟类生态学和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学研究。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、国家林业局、陕西省科技厅攻关项目等20余项,发表文章30余篇,著作3部。曾获国家科技进步贰等奖、陕西省科技进步壹等奖、陕西省科技进步贰等奖和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壹等奖各1项。曾荣获“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”、“陕西省‘三•五’人才”、“陕西省三秦人才”等荣誉称号。

朱志红教授,承担本科生《生态学》和研究生《高级生态学》及《生物多样性理论与方法》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工作。主持、参与完成10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。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寒草甸放牧生态系统植物耐牧性机制、群落构建机理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。主编、参编教材2部,获省部级教学与科研成果奖2项,在JIPB、Sciences China-Earth Sciences、生态学报和植物生态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。

该团队承担了国家基金委人才培养基金“秦岭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基地建设”项目,建立了对海内外高校开放的野外实习基地。团队成员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“七五”、“八五”、“十一五”科技攻关项目4项,973项目子课题2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,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,横向项目30余项。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。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,参编出版专著8部。成员有着丰富的野外实践经验,对秦巴山区的生物资源、生态环境十分熟悉,他们将自己多年来承担的国家级、省部级项目及丰富的野外实习实践经验转化为虚拟仿真实验内容。如:中心人员主持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(J0730640,J1103511),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陕西师大教学成果特等奖,依托该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“陕西宁陕朱鹮再引入种群的出生扩散研究”开发了“秦岭地区常见动植物数字化分类鉴定系统” 虚拟仿真实验内容;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“毛茛科植物的花瓣发生、发育及演化研究”,演化出“秦岭毛茛科植物演化史的计算机模拟”虚拟仿真实验内容;依托科技部973项目专题“秦岭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”,演化出“同一生境下不同植物生长过程的差异性模拟” 虚拟仿真实验内容。 



依托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开发了 

“秦岭地区常见动植物数字化分类鉴定系统”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




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演化出 

“秦岭毛茛科植物演化史的计算机模拟”虚拟仿真实验项目